
杨建锋的联系方式:
通讯地址: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(330013)
联系电话:13755656126
电子信箱:jianfengyang8066@google.com
教育经历
1998.9-2002.7 西南(师范)大学心理学院攻读心理学学士学位
2002.9-2005.7 西南(师范)大学心理学院,师从我国著名心理测量学家、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测量分会副理事长张进辅教授,获心理学硕士学位
2005.9-2008.7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,师从我国著名人力资源管理既管理心理学专家、中国管理学杰出贡献奖一等奖获得者、中国心理学会应用心理学分会会长王重鸣教授,获管理学博士学位
2011.2-2011.8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Mihaylo商学院访问学者
2014.8-2015.8 美国本特利大学商业伦理研究中心访问学者
所授课程
本科生:人力资源管理、管理学原理、组织行为学(双语、中文)、员工流动管理、员工培训与开发
硕士生:管理研究方法
博士生:管理统计软件(SAS,SQL,SPSS,AMOS,LISREL,HLM等)
企业员工: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;组织行为学;管理学原理;管理心理学。已授课对象含:广州市地税局、江西皮肤病专科医院、江西盐业集团、中国人保财险江西分公司、新余市地税局、江西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、江西星火科技有限公司、江西省社科大讲坛、江西运通有限责任公司、江西国际集团、江西天下人力资源管理公司、南昌建华管理咨询公司、中国工商银行江西省分行、江西省电力公司、同济人力资源管理公司、海立集团、百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、山东华建科技有限公司、宜春壹加壹食品公司、博微科技有限公司、江西省公交公司、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、广东茂名地税局、南昌印钞厂等)
教学奖励:2011、2015年两届江西财经大学教学十佳、金牌讲师;2017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
纵向课题
1. 2017.6 至今 主持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《江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适应过程------基于双重身份认同的研究》
2. 2015.9 至今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项目《团队伦理决策的过程机制及影响因素:一项中国情境下的研究》(编号:71562017);
3. 2011.1–2014.12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《中国背景下的伦理想象研究:维度结构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》(编号:71002112);
4. 2009.1-2009.12 主持并顺利完成江西省教育科学“十一五”规划项目《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意向形成机制研究》(编号:08YB010);
5. 2009.1-2011.12 主持江西财经大学校级课题《家族企业的组织学习及其形成机制研究》;
6. 2012.9 至今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《员工追随力的内涵、影响因素及对领导效能的作用机理》(编号:71262001,排名第三);
7. 2011.1-2015.12 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(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防范与应对研究,(编号:10CGL012,排名第五);
8. 2011.1-2014.12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《扶持政策与中小农业龙头企业成长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——以江西中小农业龙头企业为例》(编号:71063005,排名第五);
9. 2014.7至今 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《伦理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:理论与中国的实证》(编号:14YJCZH156);
横向课题
1. 2012.1-2012.7 主持并顺利完成《南昌昌宏物业有限公司薪酬体系设计》课题,总课题金额为31万元;
2. 2014.1 –2014.5 主持《壹加壹薪酬体系构建》项目,总课题经费16万;
3. 2013.9 – 2014.3 参与《山东华建绩效管理培育》项目,总课题经费40万;
4. 2009.7-2009.9 参与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委托的《岗位设置与评价》课题,负责岗位信息收集以及薪酬体系的模式设计与实施,总课题金额为12万元;
学术论文
1. Jianfeng Yang, Hao Ji & Conor O'Leary. Group Ethical Decision-Making Process in Chinese Business: Analysis from Social Decision Scheme and Cultural Perspectives, Ethics & Behavior, 2017, 27(3): 201-220;
2. Jianfeng Yang, Xiaodong Ming, Zhen Wang, Susan M. Adams. Are gender effects on ethical decision-making fake or real? A meta-analysis on the contaminating role of social desirability response bias, Psychology Report, 2017, 120(1): 25-48;
3. Jianfeng Yang. Cross-Cultural Personality Assessment: The NEO-PI-R in China,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. 2010, 38(8): 1097-1104;
4. Jianfeng Yang.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to moral imagination: moral identity as a moderator,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: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. 2013, 41(1): 165-175;
5. 杨建锋, 孟晓斌, 王重鸣. 家族企业特征对其国际化进程的影响——基于组织学习的观点.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, 30(4): 39-46;
6. 杨建锋, 王重鸣.类内相关系数的原理及其应用. 心理科学. 2008, 31(2): 434-437;
7. 杨建锋, 王重鸣, 李家贵. 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.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. 2010, 31(7):158-162;
8. 杨建锋, 明晓东.团队伦理决策的过程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. 心理科学进展(CSSCI), 2017, 25 (4) :542-552;
9. 季浩, 杨建锋(通讯作者). 西方伦理想象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. 外国经济与管理, 2013, 4: 13-21;
10. 孟晓斌, 王重鸣, 杨建锋. 企业组织变革中的动态能力多层适应性探析. 外国经济与管理. 2008, 30(2): 1-8;
11. 孟晓斌, 王重鸣, 杨建锋.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模型研究综述. 外国经济与管理. 2007, 29(10): 9-16;
12. 杨建锋, 孟晓斌, 王重鸣. 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新途径——识别和培育实践共同体. 经济管理, 2008,30(15): 21-25;
13. 杨建锋. 变革环境中的培训新策略——错误管理培训的原理与实施.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. 2010, 3: 45-48;
14. 杨建锋, 王重鸣. 效度概化理论研究进展述评.心理学探新. 2008, 28(4): 85-89;
|